1)第246章 疏而不漏_回到史前当野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6章疏而不漏

  古书中有关桑麻起源的记载很多,《淮南王》中不乏此类传说:“伏羲化蚕桑为繐布”,神农氏“教民桑麻以为布帛”,“黄帝元妃西陵氏勤桑稼亲蚕始此”……

  人类最早使用麻类天然纤维,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不管发明者是伏羲、神农氏还是黄帝之妻,总之是某一位圣贤出世,人们才懂得处理丝麻,织成麻布和丝绸。

  丝和麻是我国远古时期最重要的衣着原料,棉花的兴起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其起源争论很大,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我国不产棉花,在宋末元初才引进的“引进说”;另一种是中国自古就产棉花,产地由边疆逐渐移往内地的“自产说”。

  无论哪种说法,华北地区都是不产棉花的,这一带确实也没有发现草棉、木棉等锦葵科植物。

  桑树倒是有不少,以桑叶为食的蚕在附近的山林里也数见不鲜,烤蚕蛹更是深受族人喜爱的一道美食。

  在明清以前,华北地区都是最重要的丝产地之一,种桑养蚕的条件是齐备的,但蚕桑养殖与丝织品生产费工、费时、费事,丝绸本质上是一种奢侈品,遍身罗绮者,从来不是养蚕人。

  以现在的生产力,还远远不到发展蚕桑业的时候。

  除丝麻之外,豆科植物葛的藤蔓也可以用作衣被原料,葛布曾在南方流行一时,后来随着棉布的普及而被逐步取代,到了近现代基本已经绝迹。

  也因此,张、林二人都不太了解葛料的处理和编织方法,与其花时间琢磨,不如弃而不用,有麻料就够了。

  那一小块麻布在族人间传递,众人抚摸着轻薄柔软的布料,爱不释手。

  善于处理皮料的女人立刻意识到,比之兽皮,麻料最大的优势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非常适合制成衣物和被品,在春秋两季使用!

  冷天可以穿兽皮大衣保暖,暖天可以披树叶戴草帽防晒,春天和秋天穿兽皮太热,披树叶又容易着凉,假使能穿上麻衣,肯定非常舒适!

  尽管女人们很想把这些麻料制成合身的衣物,但纺出来的第一批麻线,张天要优先用来编织渔网。

  吃穿住行,吃永远排第一位。有了渔网,男人们捕鱼的效率将大幅提升,以水镜湖中水产资源的丰富程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鱼获都会是一个稳定的食物来源。等解决了食物问题,再来考虑穿什么衣服。

  身为一名精通原始技术的手工达人,张天自然也懂一点渔网编织的技巧。

  这些技巧很久不用了,原本有些生疏,但在河畔部落期间,看当地人编织渔网唤醒了他许多记忆,枭顺回来的那张渔网也可以用作借鉴。

  要织一张好渔网并非易事,快则个把月,慢则需要两三个月。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工之前,先要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