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妙语初绽(一)_步生莲:六宫无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冯妙隐隐觉得奇怪,拓跋宏好像对她们两人的声音特别感兴趣风寒刚发起来,一开口,喉咙里就像梗了一块火炭一样难受,嗓音又粗又哑“表姑母万不敢当,不过奴婢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来。”

  “博陵长公主,是奴婢的嫡母,长公主膝下第二个哥哥,曾经在衮州,与傩仪执事官高大人平辈相交。宫中高太妃,与高大人的养父是姐弟。而北海王爷,正是高太妃所出。皇上您与北海王爷是亲兄弟,所以……”

  其他人早被她这一连串的人名、封号给绕晕了,都等着她说下去。

  冯妙站起身,对着拓跋宏行了个南方士族女子常见的福礼“所以,这么论起来,奴婢斗胆,叫皇上一声小哥哥。”

  短暂的寂静过后,彭城公主拓跋瑶先忍不住,捶着桌子大笑起来“难怪你们每次讲学,都要讲上大半天,原来要先这么七拐绕地论亲戚。我看趁早上些吃食,说的人慢慢说,听的人也好耐心听。”

  拓跋瑶这么一说一笑,原本凝滞的气氛,立刻活络起来。

  拓跋宏看着冯妙,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间,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染了风寒就要多休息,夜里尤其要睡好。”

  冯妙只觉得他言语古怪,反倒不好接下去,只能虚虚应了,仍旧退回原位。

  讲学请到的夫子,是范阳卢氏颇有名望的一个老者。讲授的东西,十分晦涩拗口。冯妙曾经跟着母亲读过不少书,还是觉得用词生僻,有些地方听不懂。不知道是不是预先演练过的缘故,在座的几位卢氏公子,倒是个个精神抖擞,时不时还会提出些问题来。

  冯妙悄悄打量其他人,另外几个名门望族的子弟,也听得云山雾绕,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

  再看左手边坐席上的人,冯清眼睛时不时地往拓跋宏身上瞟,看样子根本不在意老夫子讲些什么。拓跋瑶听得无聊,小鸡啄米似的直点头,眼看就要睡着。北海王拓跋详身形健壮,在位置上扭来扭去,已经十分不耐烦。始平王拓跋勰皱着眉头,很努力地在听。只有拓跋宏,右手撑在桌案上,双眼平视夫子,神情和煦,看不出心里在想些什么。

  看样子,那老夫子应该有些傲气,迫于皇权压力不敢不来,却故意挑选晦涩难懂的内容,等着看拓跋皇室出丑。

  冯妙悄悄离席,绕到远闻阁侧面的小隔间外,崔姑姑正在小隔间门口站着,等候太皇太后随时召唤。她凑到崔姑姑耳边,悄声说了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派人准备些吃的喝的,给里面送去?要吃起来方便、准备起来也快的。”

  想起北海王拓跋详的癫狂举止,她又特意加一句“喝的东西不要酒,别的什么都行。”

  崔姑姑进入小隔间,禀明太皇太后,再出来时,眼睛里带着几分赞许,随手召来两个粗使宫女,让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