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0章 中原复兴计划和全国废奴法案_大明太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千六百四十二口。

  隐户及永顺府共计一百九十六万八千七百七十口。

  全国计田地总数,八亿五千零七十六万两千三百六十八亩,去年税粮是将近三千万石,按照洪武十八年定下的三十税一比例进行倒算,去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为九亿石,亩产仅一石有余。

  以上就是国朝眼下所有户册、丁口、田亩的总数,呈报内阁知悉。”

  随着葛循的汇报结束,陈云甫一直敲击桌面的手指也终于停了下来。

  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数字。

  六千四百多万的丁口、八亿五千万亩的粮田,这个数字倒是和历史上本身的洪武朝相差无多。

  另外,根据朱元璋一贯的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的政策核心,大明朝的元气确实在短短一个洪武时期就迅速的恢复乃至发展到巅峰。

  不过这里有一点让陈云甫报以疑问。

  “亩产怎么会才一石有余?这其中,江南部分地区甚至是一年两熟,亩产难道连一百斤都达不到吗?”

  想想后世的粮食产量,不提杂交稻这种科技产物,那起码也是亩产五六百斤。

  即使明代的一斤要比后世多一成二,那一百斤也才合后世度量标准的一百二十斤,这也说不过去。

  更何况早在宋朝时,按照《河间志》、《宋会要》的记载,那个时候稻谷的产出便已经是亩产三点二小石。

  依着宋代的计量单位,三点二小石大概折算下来应该是三百二到三百四十斤区间。

  明朝的亩产量怎么可能一口气降到宋代的三分之一?

  另外陈云甫如果没记错的话,根据多部中国农业史研究的数据,明朝中后期时,江南的稻谷亩产量是五百七十七斤!

  即使这个数字有一定的水分,上下的浮动也不可能超过一成,怎么也要占在五百斤以上,也就是三石。

  江南的田亩数超过大明朝眼下一半,足足四亿多亩,怎么也该十几亿石才对,这倒好,全国八亿多亩的田地竟然才产出了九亿多石的粮食。

  九亿石分到全国人身上,每个百姓才分到十四石粮食,当然,吃肯定是吃不完的。

  但这个数据确实有水分,而且也太有水分了。

  葛循解释道:“测算田亩是地方官府的笼统计算,实际上大量的田地是无人耕种的荒田,而且北方的丁口数远不及江南,很多户人家往往分到二十亩田,实际上却是照顾不过来。

  所以,眼下国朝岁入有八成的比例要依靠着江南。”

  人少地多耕不过来,这算不算是一个好消息呢。

  陈云甫继续问道:“江南的人均田亩数,现在大概是一个什么比例。”

  葛循答道:“如果按照总数来计算,那么大概是人均十二亩地左右,只是这十二亩地中,也不是全然有人耕种的,若是再考虑到佃户和租户,那么江南的人均持田数也就大概在六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