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 静_最终武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经过反复揣摩,刘若水将不死印法精义参悟了七层,对其中的玄妙差不多尽数了然于心,对于邪王的手段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对接下来的动作至少有了六成的把握。

  为了攀登武道高峰,哪怕一分把握都不应放过。更何况,他此时已经足足有了六成的胜算?

  不过,刘若水自然不会像石之轩那般,以佛门精义“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间”为核心要义。毕竟,刘若水对佛家学说虽然有所了解,但只是略知皮毛而已。若他真的想要学石之轩的话,那恐怕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而已,刘若水却是打算以“心学”为核心要义。

  刘若水之所以打算以儒学为核心奥义,不仅是因为刘若水对儒家的理念了解的最深,也是因为王阳明的“心学”和“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间”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处。

  因此,刘若水可以模仿石之轩的做法,将儒,道,医三家的心法糅合起来,让三门心法不会因为心法不同而发生冲突,让他可以顺利的修炼《长生诀》。

  他反复思索了三篇,发现自己的计划没有一丝纰漏,方才取出《长生诀》,将其一页一页翻开。

  他虽然看不到上面的字图,但在他精神力的作用下,每一页的内容都烙印在了他的心底。

  虽然刘若水早已将上面的图谱记在心中,但事已至此,他自然要小心为上。

  凝神屏气。刘若水摒除了杂念,进入了深度吐纳状态之中。

  登时。《长生诀》七幅图谱录入到了刘若水的脑海中。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第七幅。

  刘若水虽然知道,像寇仲和徐子陵那样修炼“长生诀”并非正途。但他更清楚,除非自己能够将《长生诀》上面的甲骨文尽数破译,否则休想真正的修炼《长生诀》,所以他也只能走寇仲和徐子陵的路子。在这七幅图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进行修炼。

  但是,寇仲和徐子陵因为不懂武功的缘故,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本能选择一幅自己最顺眼的图谱,这种懵懵懂懂的选择却正合道家的心性,因此才能不知不觉中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图谱。

  但刘若水不同,他对武道研究颇深,甚至已经是宗师级的人物。因此,他观看长生诀的时候,他就会下意识的分析这几幅图谱的优劣。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而不是遵从本能去进行选择。

  毫无疑问,这种选择自然就落入了下层。

  对刘若水来说,“开头”反而是最难得。对他来说,只要选对了图谱,接下来的修炼就是水到渠成了。

  因此。刘若水虽然最喜欢第六幅图谱,但是他却并没有匆匆修炼。而是尽力的让自己彻底静下来,彻底的陷入空灵状态。

  在道家功夫中。“静”是最基础的东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