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章:兑换银元_大弹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了金门大酒店的大门,李崇穿着一身灰黑色西装,一看就是富家公子的模样。这种装束在上海滩很常见,在灯红酒绿间流连忘返的年轻公子都是一身利落的西装,就连搞帮派的都在人前搞一套西服装体面。

  沿着汉口路来到外滩,这是如今民国最为繁华富庶之地,在偌大内地无数土地贱价的大背景下,这里的土地早已经脱离寸土寸金的范畴。不过很可惜的是,这里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万国并不包括民国政府,这里的土地也被诸强占据着。

  李崇来到外滩,倒不是冲着这里的夜景,而是冲着“远东华尔街”的名头。

  国民政府背景的银行首先被李崇排除在外,现在南京政府已经在明面上禁止使用银元,而且规定了银元按照一比一的兑换比例去兑换法币,自己脑袋被夹了才回去做这事儿。要知道按照如今白银的价格,一两,也就是50克的银子铸成的一个银元平均在上海、南京、北平、广州等大城市可以买到30斤的大米!

  你用一元的法币去买着试试,除非是去抢。

  而像李崇带来的32斤银元,一共六百枚,如果去跟外资或港资背景的银行去换,估摸着也就在42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换成美元来折算,李家三代人积攒的六箱银元,也不过就2500美元,对于这些大城市里的富商而言,做成一笔生意的利润就是这个数字的十倍甚至百倍。当然这也是因为美元值钱的缘故,独特的地理优势让战争怎么也烧不到这个工业世界顶尖的国家。而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显得尤其的珍贵,所以美元也尤其保值。

  所以当初李崇来到香港,才真正感觉到农村里的血汗太不值钱,明白了这其中的悬殊,李崇才想着在香港读书期间自力更生,不忍心用家里一点一滴积攒的银元去挥霍。

  2500美元这个数字听起来小了一些,但也正因为如此,李崇才想着把家里根本不好携带的银元换成美元或者英镑,这样才好轻便的带走。不过俩皮箱的银元就换成了四张轻飘飘的纸,估计带回去父亲李德润会吓个半死,父亲根本不明白一张百元美钞的价值,无法把100美元跟多少斤大米去等同起来。

  但是父亲明白银元和黄金的比价,一两黄金差不多兑换31枚大银元,这样算来60枚跟袁大头等重的银元可以换来一条小黄鱼,那此次带来的600枚银元要是换成十条小黄鱼,想必父亲还是很乐意接受的,不过如今银行并不愿意把黄金置换出去,任何一点黄金在这个年代对于开银行的人来说,都很宝贵。

  由于在香港就知道汇丰的缘故,所以李崇一开始就来到在寸土寸金的外滩还能独占10到12号建筑的汇丰上海总部大楼前。亮堂的门面让门口的警卫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