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一章 司马昭之心_世家福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司马昭之心

  要说起湖州冯家,那可是真有说道的。

  冯家是多少代传承下来的望族了,虽然是经商的人家,可架不住人家祖上发家时,就是给宫里头上贡茶的。

  那年头里,顾渚紫笋茶,冯家数着头一份儿。

  许成瑜是个不大爱茶的人,却也知道,顾渚紫笋,那是贡茶中的祖宗。

  宫里的贵人们坐拥天下后,躺在前人打下的锦绣山河里,便要天下来养,有什么好的,极好的,都得先送进宫里去。

  到后来,冯家做茶叶生意发了家,有那么几十年里,包揽了整个湖州的紫笋茶生意,不管是给宫里进贡,还是销往各地,谁不知道湖州冯家的名头。

  日子长了,子孙后辈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紫笋茶还是那个紫笋茶,冯家,却不再是当年的冯家。

  如今的冯家,在湖州有良田百亩,专供种植各类名茶,又有专人看顾,岁收皆是自家得来。

  除去茶叶生意外,湖州最出名的,一有湖笔,二有双林绫绢。

  冯家的孩子们真是个个生了个经商的好头脑。

  据说当年冯家第四代的传人,继承家业后,便想着,天下学子,早晚离不开一支笔杆,便是寻常人家,也总要时时备着一支笔,于是发展起湖笔生意。

  等到了第六代时,又把目光投向了绫绢。

  这样的人家,代代传承,到什么时候,也不至于破落了。

  即便是家里孩子偶有不争气的,可人家家底太殷实了,摆在那儿呢。

  要说起来……

  “怎么倒是三婶的妹妹嫁去了冯家呢?”许成瑜挪了挪身子,冷不丁碰到了先前藏起来的话本,封皮硬邦邦的,硌的人难受。

  她索性把书从被子里拿出来,随手扔到一旁去:“咱们家也好,但我自己都觉得,冯氏根基更深,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要说姊妹之间议亲,怎么也该先考虑三婶?”

  周夫人掩唇笑,其实那笑意险些藏不住,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许成瑜越发糊涂:“母亲?”

  “那自然是人家冯家没看上她,还能怎么着?”

  周夫人把手垂下去,落在小腹上:“不说这个,我也不爱背地里说她那些破事儿,你是晚辈,打听这些做什么呢?反正姊妹两个嫁也嫁了,孩子都这么大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少翻腾着问。”

  她嘴上是这么说,心里可未必这么想的。

  许成瑜无奈得很。

  她母亲也是有手腕的人,不然这些年,二婶也不会打心眼里怕了母亲。

  可偏偏有时候,母亲又像个孩子,恁的幼稚。

  譬如眼下。

  许成瑜眼角抽了两抽:“您要不想叫我知道,便连这些话也不该说的。”

  周夫人噙着笑:“咱们母女说会儿话,那有什么的,你只要记着,别跟旁人瞎打听就是了。”

  “母亲,您知道冯家兄妹到扬州来做什么吗?”

  许成瑜又

  请收藏:https://m.x86z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